C12N微生物或酶;其组合物(杀生剂、害虫驱避剂或引诱剂,或含有微生物、病毒、微生物真菌、酶、发酵物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或从微生物或动物材料产生或提取制得的物质入A01N 63/00;食品组合物入A21,A23;药品入A61K;绷带、敷料、吸收垫或外科用品的化学方面,或其材料的使用入A61L;肥料入C05);繁殖、保藏或维持微生物(人体或动物的活器官的保藏入A01N 1/02);变异或遗传工程;培养基(微生物学的试验介质入C12Q)〔3〕
附注 1注意C12大类类名后的附注1至附注3。〔3,4〕 2杀生、害虫驱避、害虫引诱或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剂或制剂还进一步分类入A01P。〔8〕 3单细胞蛋白质或酶的治疗活性进一步分类入A61P。〔7〕 4当分类入本小类时,就与色谱分离相关的一般意义的技术主题而言,还应该分入B01D 15/08。 〔8〕
附注 在此小类中,最好加注C12R小类的引得码。〔6〕
小类索引 微生物;孢子;未分化的细胞;病毒1/00;3/00;5/00;7/00;11/00 酶9/00;11/00 用电或波能处理13/00 突变或基因工程15/00
C12N 1/00 微生物本身,如原生动物;及其组合物(含有由原生动物、细菌或病毒得到的材料的药物的制备入A61K 35/66;从藻类材料制备药物的入A61K 36/02;从真菌中材料制备药物的入A61K 36/06;药用细菌的抗原或抗体组合物的制备,如细菌菌苗入A61K 39/00);繁殖、维持或保藏微生物或其组合物的方法;制备或分离含有一种微生物的组合物的方法;及其培养基〔3〕 C12N 1/02·从它们的培养基中分离微生物〔3〕 C12N 1/04·保藏或维持活的微生物(固定化微生物入C12N 11/00)〔3〕 C12N 1/06·微生物的溶解〔3〕 C12N 1/08·降低核酸含量〔3〕 C12N 1/10·原生动物;其培养基〔3〕 C12N 1/11··引入外来遗传物质修饰的〔5〕 C12N 1/12·单细胞藻类;及其培养基(多细胞植物的培养入A01G;作为新植物本身入A01H 13/00)〔3〕 C12N 1/13··引入外来遗传物质修饰的〔5〕 C12N 1/14·真菌(蘑菇的培养入A01G 1/04;作为新植物本身入A01H 15/00);其培养基〔3〕 C12N 1/15··引入外来遗传物质修饰的〔5〕 C12N 1/16··酵母;其培养基〔3〕 C12N 1/18···面包酵母,啤酒酵母〔3〕 C12N 1/19···引入外来遗传材料修饰的〔5〕 C12N 1/20·细菌;其培养基〔3〕 C12N 1/21··引入外来遗传物质修饰的〔5〕 C12N 1/22·使用纤维素或其水解产物的方法,或含有其培养基〔3〕 C12N 1/24·使用废亚硫酸液的方法,或含有其培养基〔3〕 C12N 1/26·使用烃类的方法,或含有其培养基(使用微生物精制烃油入C10G 32/00)〔3〕 C12N 1/28··脂肪族的〔3〕 C12N 1/30···有5个或少于5个碳原子〔3〕 C12N 1/32·使用低级链烷醇,即C1至C6链烷醇的方法,或含有其培养基〔3〕 C12N 1/34·使用泡沫培养物的方法〔3〕 C12N 1/36·细胞的适应或减毒〔3〕 C12N 1/38·用添加作为非必需生长因素的化合物以刺激生长或活性;通过除去化合物刺激生长(C12N 1/34优先)〔3〕
C12N 3/00孢子形成或分离的方法〔3〕
C12N 5/00未分化的人类、动物或植物细胞,如细胞系;组织;它们的培养或维持;其培养基(用组织培养技术再生植物入A01H 4/00)〔3,5〕 C12N 5/02·单细胞或悬浮细胞的增殖;它的维持;其培养基〔3〕 C12N 5/04·植物细胞或组织〔5〕 C12N 5/06·动物细胞或组织〔5〕 C12N 5/08·人类细胞或组织〔5〕 C12N 5/10·经引入外来遗传物质而修饰的细胞,如病毒转化的细胞〔5〕 C12N 5/12··融合细胞,如杂交瘤〔5〕 C12N 5/14···植物细胞〔5〕 C12N 5/16···动物细胞〔5〕 C12N 5/18····鼠细胞,如小鼠细胞〔5〕 C12N 5/20·····融合对象之一是B淋巴细胞〔5〕 C12N 5/22···人类细胞〔5〕 C12N 5/24····融合对象之一是B淋巴细胞〔5〕 C12N 5/26···种间融合得到的细胞〔5〕 C12N 5/28····融合对象之一是人类细胞〔5〕
C12N 7/00病毒,如噬菌体;其组合物;其制备或纯化(含有病毒药物的制备入A61K 35/76;药用病毒抗原或抗体组合物的制备,如病毒菌苗入A61K 39/00)〔3〕 C12N 7/01·以引入外来基因材料修饰的病毒,如噬菌体 (载体入C12N 15/00)〔5〕 C12N 7/02·回收或纯化〔3〕 C12N 7/04·失活或减毒;生产病毒亚单位〔3〕 C12N 7/06··用化学处理〔3〕 C12N 7/08··用病毒连续传代的方法〔3〕
C12N 9/00酶,如连接酶(6.);酶原;其组合物(用于清洁牙齿的含酶的制剂入A 61 K 8/66、A 61 Q 11/00;含酶或酶原的医药制剂入A61K 38/43;含酶去污剂组合物入C11D);制备、活化、抑制、分离或纯化酶的方法(麦芽的制备入C12C 1/00)〔3〕 附注 在本组内: 酶原与相应的酶一起分类;〔5〕 在本组中,按照国际酶学委员会的“酶的命名和分类法”进行酶的一般分类。在适当场合,这一指示出现在各组后的圆括号中。〔3〕 C12N 9/02·氧化还原酶(1.),如萤虫素酶〔3〕 C12N 9/04··作为供体作用于CHOH基团,如葡萄糖氧化酶、乳酸脱氢酶(11)〔3〕 C12N 9/06··作为供体作用于含氮化合物(1.4,1.5,1.7)〔3〕 C12N 9/08··作为受体作用于过氧化氢(1.11)〔3〕 C12N 9/10·转移酶(2.)(核糖核酸酶入C12N 9/22)〔3〕 C12N 9/12··转移含磷基团,如激酶(2.7)〔3〕 C12N 9/14·水解酶(3.)〔3〕 C12N 9/16··作用在酯键上(3.1)〔3〕 C12N 9/18···羧酸酯水解酶〔3〕 C12N 9/20····三羧酸甘油酯裂解,如用脂肪酶〔3〕 C12N 9/22···核糖核酸酶〔3〕 C12N 9/24··作用在糖基化合物上(3.2)〔3〕 C12N 9/26···作用在α-1,4-糖苷键上,如透明质酸酶、转化酶、淀粉酶〔3〕 C12N 9/28····来自微生物源的α-淀粉酶,如细菌淀粉酶〔3〕 C12N 9/30·····真菌源〔3〕 C12N 9/32····来自植物源的α-淀粉酶〔3〕 C12N 9/34····葡萄糖淀粉酶〔3〕 C12N 9/36···作用在N-乙酰胞壁酸和2-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之间的β-1,4键上,如溶菌酶〔3〕 C12N 9/38···作用在β-半乳糖苷键上,如β-半乳糖苷酶〔3〕 C12N 9/40···作用在α-半乳糖苷键上,如α-半乳糖苷酶〔3〕 C12N 9/42···作用在β-1,4-糖苷键上,如纤维素酶〔3〕 C12N 9/44···作用在α-1,6-糖苷键上,如异淀粉酶、支链淀粉酶〔3〕 C12N 9/46····葡聚糖酶〔3〕 C12N 9/48··作用在肽键上,如促凝血酶、亮氨酸氨基肽酶(34)〔3〕 C12N 9/50···蛋白酶〔3〕 C12N 9/52····从细菌得到〔3〕 C12N 9/54·····属于芽孢杆菌属的细菌〔3〕 C12N 9/56······枯草芽孢杆菌或地衣型芽孢杆菌〔3〕 C12N 9/58····从真菌得到〔3〕 C12N 9/60·····从酵母〔3〕 C12N 9/62·····从曲霉属〔3〕 C12N 9/64····从动物组织得到,如凝乳酶〔3〕 C12N 9/66···弹性硬蛋白酶〔3〕 C12N 9/68···血纤维蛋白溶酶〔3〕 C12N 9/70···链激酶〔3〕 C12N 9/72···尿激酶〔3〕 C12N 9/74···凝血酶〔3〕 C12N 9/76···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3〕 C12N 9/78··作用在除肽键外的碳—氮键上(35)〔3〕 C12N 9/80···作用在有线型酰胺中的酰胺键上〔3〕 C12N 9/82····天冬酰胺酶〔3〕 C12N 9/84····青霉素酰胺酶〔3〕 C12N 9/86···作用在环酰胺中的酰胺键上,如青霉素酶〔3〕 C12N 9/88·裂解酶(4.)〔3〕 C12N 9/90·异构酶(5.)〔3〕 C12N 9/92··葡萄糖异构酶〔3〕 C12N 9/94·胰酶〔3〕 C12N 9/96·用形成一种加合物或组合物的方法来稳定酶;形成酶结合物〔3〕 C12N 9/98·粒状或自由流动酶组合物的制备(C12N 9/96优先)〔3〕 C12N 9/99·用化学处理使酶失活〔3〕
C12N 11/00与载体结合的或固相化的酶;与载体结合的或固相化的微生物细胞;其制备〔3〕 C12N 11/02·酶或微生物细胞固定在有机载体上或在其中的〔3〕 C12N 11/04··截留在载体,如凝胶、空心纤维内〔3〕 C12N 11/06··通过桥接剂附在载体上〔3〕 C12N 11/08··载体为合成聚合物〔3〕 C12N 11/10··载体为碳水化合物〔3〕 C12N 11/12···纤维素或其衍生物〔3〕 C12N 11/14·酶或微生物细胞固定在无机载体上或其中的〔3〕 C12N 11/16·酶或微生物细胞固定在生物细胞上或其中的〔3〕 C12N 11/18·多酶体系〔3〕
C12N 13/00用电或波能,如磁、声波处理微生物或酶〔3〕
C12N 15/00突变或遗传工程;遗传工程涉及的DNA或RNA,载体(如质粒)或其分离、制备或纯化;所使用的宿主(突变体或遗传工程制备的微生物本身入C12N 1/00、C12N 5/00、C12N 7/00;新的植物入A01H;用组织培养技术再生植物入A01H 4/00;新的动物入A01K 67/00;含有插入活体细胞的遗传物质以治疗遗传疾病的药剂的应用,基因疗法入A61K 48/00,一般肽入C07K)〔3,5,6〕 附注 本组包括对在没有人为干预情况下自然界中通常不出现的遗传材料进行修饰的方法,这一方法使基因结构发生可连续传代的改变。〔3〕 C12N 15/01·其中未插入外来遗传材料的突变体的制备;其筛选方法〔5〕 C12N 15/0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融合,如原生质体融合制备杂交细胞〔5〕 C12N 15/03··细菌〔5〕 C12N 15/04··真菌〔5〕 C12N 15/05··植物细胞〔5〕 C12N 15/06··动物细胞〔5〕 C12N 15/07··人类细胞〔5〕 C12N 15/08··种间融合得到的细胞〔5〕 C12N 15/09·DNA重组技术〔5〕 C12N 15/10··分离、制备或纯化DNA或RNA的方法(DNA或RNA的化学制备入C07H 21/00;自微生物中或用酶制备非结构多核苷酸入C12P 19/34)〔5〕 C12N 15/11··DNA或RNA片段;其修饰形成(不用于重组技术的DNA或RNA入C07H 21/00)〔5〕 C12N 15/12···编码动物蛋白质的基因〔5〕 C12N 15/13····免疫球蛋白〔5〕 C12N 15/14····人血清白蛋白〔5〕 C12N 15/15····蛋白酶抑制物,如抗凝血酶、抗胰蛋白酶、水蛭素〔5〕 C12N 15/16····激素〔5〕 C12N 15/17·····胰岛素〔5〕 C12N 15/18·····生长激素〔5〕 C12N 15/19····干扰素;淋巴激活素;细胞激活素〔5〕 C12N 15/20·····干扰素〔5〕 C12N 15/21······α-干扰素〔5〕 C12N 15/22······β-干扰素〔5〕 C12N 15/23······γ-干扰素〔5〕 C12N 15/24·····白细胞介素〔5〕 C12N 15/25······白细胞介素-1〔5〕 C12N 15/26······白细胞介素-2〔5〕 C12N 15/27·····集落刺激因子〔5〕 C12N 15/28·····肿瘤坏死因子〔5〕 C12N 15/29···编码植物蛋白质,如奇甜蛋白(thaumatin)的基因〔5〕 C12N 15/30···编码原生动物蛋白质,如疟原虫、锥体虫或艾美虫属蛋白质的基因〔5〕 C12N 15/31···编码微生物蛋白质,如内毒素的基因〔5〕 C12N 15/32····芽孢杆菌结晶蛋白质〔5〕 C12N 15/33····编码病毒蛋白质的基因〔5〕 C12N 15/34·····来自DNA病毒的蛋白质〔5〕 C12N 15/35······微小DNA病毒科,如猫瘟病毒、人微小DNA病毒〔5〕 C12N 15/36······Hepadnariridae〔5〕 C12N 15/37······乳多空病毒科,如乳头状瘤病毒、多型瘤病毒、猿猴肾病毒40(SV40)〔5〕 C12N 15/38······疱疹病毒科,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非洲淋巴瘤病毒(Epstein-Barr, E-B病毒)、细胞巨化病毒、假狂犬病病毒〔5〕 C12N 15/39······痘病毒科,如牛痘病毒或天花病毒〔5〕 C12N 15/40·····来自RNA病毒,如黄色病毒的蛋白质〔5〕 C12N 15/41······微小RNA病毒科,如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病毒〔5〕 C12N 15/42·······口蹄疫病毒〔5〕 C12N 15/43·······脊髓灰质炎病毒〔5〕 C12N 15/44······正黏病毒科,如流感病毒〔5〕 C12N 15/45······副黏病毒科,如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鸡瘟病毒、犬温热病毒、牛瘟病毒、呼吸道合胞体病毒〔5〕 C12N 15/46······呼肠病毒科,如轮状病毒、兰舌病毒、科洛拉多蜱热病毒〔5〕 C12N 15/47······弹性病毒科,如狂犬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5〕 C12N 15/48······逆转录病毒科,如牛白血病病毒、猫白血病病毒〔5〕 C12N 15/49·······慢病毒亚科,例如免疫缺陷病毒(如HIV)、 绵羊髓鞘脱落症病毒、马感染性贫血病毒〔5〕 C12N 15/50······冠状病毒科,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可传播性胃肠炎病毒〔5〕 C12N 15/51·····肝炎病毒〔5〕 C12N 15/52···编码酶或酶原的基因〔5〕 附注 本组中 编码酶原的基因与编码相应酶的基因一起分类; 按照国际酶学委员会的“酶的命名和分类法”对酶进行一般分类。在适当场合,这一命名出现于各组后的括号中。〔5〕 C12N 15/53····氧化还原酶(1)〔5〕 C12N 15/54····转移酶(2)〔5〕 C12N 15/55····水解酶(3)〔5〕 C12N 15/56·····作用于糖基化合物上(32),如淀粉酶、半乳糖苷酶、溶菌酶〔5〕 C12N 15/57·····作用于肽键上(34)〔5〕 C12N 15/58······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剂,如尿激酶、组织型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因子(TPA)〔5〕 C12N 15/59······凝乳酶〔5〕 C12N 15/60····裂解酶(4)〔5〕 C12N 15/61····异构酶(5)〔5〕 C12N 15/62···编码融合蛋白质的DNA序列〔5〕 附注 在本组中,所用下列术语具有指定的意义: “融合”意指两种不同蛋白质的融合。〔5〕 C12N 15/63··使用载体引入外来遗传物质;载体;其宿主的使用;表达的调节〔5〕 C12N 15/64···制备载体、将其引入细胞或选择含载体宿主的一般方法〔5〕 C12N 15/65···使用标记(用酶作标记物入C12N 15/52)〔5〕 C12N 15/66···经裂解和连接将基因插入载体中以形成重组载体的一般方法;非功能性衔接子或连接物(如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顺序的衔接子)的使用〔5〕 附注 在本组中,所用下列措辞具有指定的意义: “非功能性衔接子”是指用于连接DNA序列并且没有结构基因之已知功能或调节功能的DNA序列。〔5〕 C12N 15/67···提高表达的一般方法〔5〕 C12N 15/68····载体的稳定化〔5〕 C12N 15/69····增加载体的拷贝数〔5〕 C12N 15/70···专门适用于大肠杆菌的载体或表达系统〔5〕 附注 1本组包括用大肠杆菌作为宿主。 2也在大肠杆菌中复制的穿梭载体按照其他宿主分类。〔5〕 C12N 15/71····使用得自trp操纵子之调节顺序的表达系统〔5〕 C12N 15/72····使用得自lac操纵子之调节顺序的表达系统〔5〕 C12N 15/73····使用入噬菌体调节顺序的表达系统〔5〕 C12N 15/74···专门适用于大肠杆菌以外之原核细胞宿主(如乳杆菌、小单孢菌)的载体或表达系统〔5〕 附注 本组包括使用原核生物作为宿主。〔5〕 C12N 15/75····用于芽孢杆菌属〔5〕 C12N 15/76····用于放线菌;链霉菌属〔5〕 C12N 15/77····用于棒状杆菌属;短杆菌属〔5〕 C12N 15/78····用于假单胞菌属〔5〕 C12N 15/79···专门适用于真核细胞宿主的载体或表达系统〔5〕 附注 本组包括使用真核生物作为宿主。〔5〕 C12N 15/80····用于真菌〔5〕 C12N 15/81·····用于酵母〔5〕 C12N 15/82····用于植物细胞〔5〕 C12N 15/83·····病毒载体,如花椰菜花叶病毒〔5〕 C12N 15/84·····Ti-质粒〔5〕 C12N 15/85····用于动物细胞〔5〕 C12N 15/86·····病毒载体〔5〕 C12N 15/861 ······腺病毒载体〔7〕 C12N 15/863 ······痘病毒载体,如痘苗病毒〔7〕 C12N 15/864 ······细小病毒载体〔7〕 C12N 15/866 ······杆状病毒载体〔7〕 C12N 15/867 ······逆转录病毒载体〔7〕 C12N 15/869 ······疱疹病毒载体〔7〕 C12N 15/87··使用其他类目中不包含的方法(如共转化)引入外来遗传物质〔5〕 C12N 15/88···使用微胶囊,如使用脂质体囊〔5〕 C12N 15/89···使用微量注射法〔5〕 C12N 15/90···将外来DNA稳定地引入染色体中〔5〕
|